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穩步向前
產業整體規模全年達12762.64億元——
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穩步向前
光明日報記者 韓 寒
【資料圖】
近日,第十二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博覽會以“再出發?創未來”為主題,通過報告發布、展覽展示、集中采選、論壇會議、推介洽談等活動,集中呈現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進展、新成效。
產值持續增長,業態日益多元
博覽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2021年,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依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實力。產業整體規模全年達12762.64億元,比前一年增加8.33%,為‘十四五’出版行業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他所作的《2021—2022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信心。
報告顯示,雖然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已連續多年保持增長。若以2017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7071.93億元為基數,5年來該產業增長了1.8倍。
在細分類別中,除互聯網期刊、電子書等傳統數字出版產業保持穩定增長之外,在線教育、互聯網廣告、數字音樂等產業呈迅猛發展之勢。尤其是在線教育,2015年產值僅為180億元,2021年產值已達2610億元。
魏玉山分析,在頂層設計更加完善、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等背景之下,數字出版產業的業態越來越多元、產值越來越高。一方面,優質內容的打造、品牌IP的積累與深度開發為行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提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與保障。
以網絡文學為例,2021年該產業規模達358億元,同比增長24.1%,讀者規模則達到了5.02億人,占全體網民的48.6%。不僅如此,網絡文學IP全版權的運營影響了游戲、影視、動漫、音樂、音頻等合計超過3000億元的市場,產業鏈條持續延伸。
數字化,讓傳統文化更靈動
卷帙浩繁的中文典籍,是中華悠久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當下,數字技術正努力讓古籍走出故紙堆,在更大范圍內與研究者、讀者見面。
在今年新設的古籍數字化展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人工智能研發團隊展示了《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第一輯)、識典古籍網、據意查句等古籍數字化的最新技術成果。
“從今年2月起,全國讀者就可以在線翻閱《永樂大典》了。只要登錄識典古籍網,就可以在相關版塊在線查閱《永樂大典》的高清圖像。”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介紹,數據庫第一輯共收錄了《永樂大典》40冊、75卷,涉及14個韻部、17個韻字、1800部書。除此之外,還嘗試對部分大典內容做了知識標引,為后續《永樂大典》的知識體系化、利用智能化作鋪墊。
而識典古籍網,是一個由北京大學—字節跳動數字人文開放實驗室建造、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古籍數字化平臺,目前已整理上線了680余部經典古籍,共計7900多萬字,古籍主要來自《四部叢刊》。
怎樣讓文化遺產“動”起來?
博覽會現場,一幅長25米、高3.5米的巨幅LED屏幕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屏幕上,秦始皇筑長城、白登之圍、山海關大戰等十余個關于長城歷史故事的精彩瞬間,以動畫的形式循環上演。
這幅名為《穿越時空的中國·長城》的產品,綜合運用了傳統繪畫、流媒體、虛擬成像和三維立體成像等前沿技術,同時擁有紙質書籍、電子動畫等多種形態,是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最新成果之一。
“《穿越時空的中國·長城》是繼《穿越時空的中國·大運河》之后,我們推出的又一個產品。不斷推出這類產品并把它們轉化成多種語言推廣到國外,除了可以讓遙遠的中國歷史變得可感、可知之外,也可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精準化,為知識服務賦能
當前,出版數字化、融合化的態勢日益明顯,數字化、立體化、融媒化的呈現方式,對出版物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博覽會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展臺,記者見到《民法典?百姓普法讀本》《百姓法治寶典》等普法讀物,封面、內頁甚至每一問均設置了二維碼,與相關App相配合,以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向讀者提供法律知識服務。據了解,這種融媒體形態的讀物,單本銷量能達數十萬甚至百萬元。
據社科文獻出版社工作人員介紹,該社擁有電子書2.3萬余種,有聲書+視頻共計3000多小時,紙電同步率達到了94.5%。在“先曉書院”平臺,集納該社“皮書”系列圖書分類整理而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數據庫、減貧研究數據庫、中國市場化指數數據庫等資源,已為全國數百家研究機構提供服務。
《2021—2022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指出,隨著出版業融合發展邁向深入,數據中臺將得到更大力度的推行。加快數據資源累積,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以數據驅動業務增長,將會全方位、多角度重塑出版行業的生產鏈、業務鏈和價值鏈。
“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提質增效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重心。以往我們提供的知識服務較為粗放,近年來用戶對知識內容的精準性有了更高要求,對我們知識加工的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出版企業作為知識服務行業的代表之一,進一步精耕內容是立身之本。”社科文獻出版社數據中心工作人員范淼說。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21日?09版)
標簽: 數字出版
- 01 【世界獨家】全球“最好賣”的十大SUV:榮威RAV4第一,逍客也上榜
- 02 今日看點:8.8萬元起售 全新一代傳祺 GS3·影速預售價公布
- 03 【時快訊】預計3月上市的2023款比亞迪漢EV 或下調價格2萬
- 04 越踩剎車加速越快?解析7起特斯拉事故,是因為省成本?
- 05 頭條:至少便宜14萬,都是2.9T,有了奧迪S6沒必要買保時捷?
- 06 微頭條丨工事工評丨春聯“撕也不是,貼也不是”,城市管理真有這么難?
- 07 視焦點訊!主動后輪轉向,華人運通攜手愛信打造高端電動汽車極致駕控體驗
- 08 復興之旅繼續 古德伍德勞斯萊斯之家二十周年紀念
- 09 銷量一路“狂飆”,比亞迪“殺”瘋!
- 010 天天即時:頻繁惹事的特斯拉單踏板模式 是創新還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