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老小區“改”出居民新生活
|
本報記者 孟麗
“我們東閣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外墻面斑駁點點,基礎設施老化,雨天積水、管道堵塞、車輛亂停,住著不舒服。”提起改造前的小區,居民趙大爺有很多話說,不過趙大爺笑著表示,這些馬上就成過去時了,住了幾十年的小區受益于老舊小區改造,即將舊貌換新顏。
(資料圖)
老小區呈現新模樣
東閣小區位于黃河東路,建成于1997年,共15棟居民樓,960多戶,由于上房時間已達26年,樓體外立面破損、道路積水、排水管網堵塞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拉低了小區的顏值,還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東閣小區被列入2023年鼓樓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這次改造充分聽取居民的建議,改造化糞池、更換排水管、增加停車位、粉刷外立面……”看到工人師傅們每天忙碌的身影,居民們表示,很期待小區改造后的新樣貌。
8月13日,記者來到東閣小區南院,南院大部分改造工程已經完成,新刷的米黃色外立面溫馨大氣,新鋪設的瀝青路面平整、美觀,交通標線清晰、簡潔,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按照標線指引有序停放,單元樓道內粉刷一新,樓梯扶手已更換,單元外也新安裝了路燈。來到北院,北院地面改造基本完成,停車標線已經劃好,施工人員還在進行一些收尾工作,整個小區呈現出新模樣。
“這次改造安裝了路燈、監控,讓居民回家的路變得更安全!“馬女士說,她家有3輛電動車,之前充電是個大難題。小區改造增設了非機動車充電車棚,面積近1000平方米,這下電動車不僅有地方停了,也解決了充電難題。
居民自發當“監工”
據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東閣小區改造主要分為五大內容,一是拆除違章搭建;二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三是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四是建筑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五是小區功能設施提升改造。
“鋪設了瀝青路面10000多平方米、人行道面包磚1919平方米,重設停車位117個,布設路燈系統64個,布設監控系統33個,更換樓道燈357套,更換樓梯木扶手3570米,重新設計1個活動場地。”這位負責人表示,通過改造,小區功能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適。
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最有發言權。改造現場,有不少熱心居民積極參與,向施工人員提出建議和看法,“政府出資幫助我們改造小區,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環境,咱們可不能當甩手掌柜,我退休在家沒事,天天往改造現場跑,經常提建議,目的就是為了改造得更好!”一位大爺自豪地表示。
據了解,東閣小區改造項目4月底進場施工,預計投資額2740萬元,8月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務,屆時將交付給居民一個更加美觀、更加舒適、更加宜居的“新”小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