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頭條!依托費縣農業科技示范園 探索園區全量循環模式樣板
(資料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4月24日,費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費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山東省農科院于2020年6月啟動實施“三個突破”戰略,攜手費縣打造鄉村振興科技引領型齊魯樣板,三年來先后選派350多名科研人員以脫產和非脫產的方式到費縣掛職,對費縣農業提供全平臺支撐、全區域推廣、全產業覆蓋、全方位賦能,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農業科技示范園是費縣“三個突破”工作的“一號工程”,由山東省農科院與縣政府、山東東方集團合作共建。園區占地面積1600畝,規劃建設綜合服務保障區、良種繁育示范區、高效設施農業區、休閑農業融合區、種養循環示范區、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區等六個功能區。2022年7月以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圍繞種植業和養殖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優化集成了糧食作物秸稈全量還田、林下種植食用菌、畜禽養殖廢棄物全量還田消納等綠色種養循環先進模式,打造了示范園全量自循環種養結合模式樣板。園區主要推廣應用了四種技術模式:
一是種養廢棄物聯合堆肥技術模式。通過建設規模化有機肥廠,將園區內的畜禽糞污、作物秸稈、尾菜全部收集,同時可接納周邊區域種養廢棄物集中處理。通過優化堆肥處理技術,生產生物有機肥、菌肥等高值產品,實現廢棄物穩碳保氮除害,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二是養殖肥水精準還田零排放技術模式。建設低成本糞污處理工程,沼液用來灌溉園區果樹和蔬菜種植,針對不同作物需求和土地承載力進行沼液精準施用,實現園區廢水零排放。集成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配合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生產高品質農產品,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三是林草廢棄物高值栽培食用菌技術模式。利用果樹種植區產生的大量果木枝條、雜草,經過適當處理作為食用菌栽培基質,充分利用園區林下陰涼濕潤的小氣候和散射光,生產大球蓋菇、杏鮑菇、羊肚菌等,營養品質優良,且管理成本較低。實現大球蓋菇等品種栽培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四是魚菜共生循環種養循環模式。通過種養結合建立魚蝦、蔬菜、微生物的循環鏈。養殖尾水經過排水管道進入藕池和稻田,為藕池和稻田增加了微量元素和肥料,同時,稻田藕池周邊排水溝內進行小龍蝦養殖,養殖小龍蝦產生的養殖尾水,與沼液混合經水肥一體化設備用于園區果樹和大棚蔬菜的灌溉,實現園區農業生產零排放。
該模式樣板是圍繞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成功探索,適合集約化種植、養殖復合區域,合理布置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區域環境承載力,防控面源污染,可為碳減排做出巨大貢獻,將在我省現代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
閃電新聞記者 孫碩 報道
標簽:
- 01 科創未來丨助力退化草原治理,四川新增三個牧草品種
- 02 打過新冠疫苗加強針為何還“二陽”?專家:即便感染癥狀也較輕 天天快播報
- 03 跨境電商5年增長近10倍成外貿增長點 今年將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業 焦點報道
- 04 吉利范峻毅:品牌、價值向上 才是長遠發展之路|環球視點
- 05 拱東醫療: 拱東醫療:關于預計202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的公告-環球關注
- 06 觀致汽車再被執行1049萬 最新快訊
- 07 “帶著我的夢想上天宮!”中國空間站期待你的來信 當前快訊
- 08 從進氣到信息顯示,汽車顯示屏格柵將會普及?-全球報道
- 09 世界熱訊:【韓系動向957】比亞迪橫著走不算啥,現代也可以,而且更便宜?
- 010 成都迎來首個入境研學團|全球快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