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訊:外媒:中國首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 據外媒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一季度同比增長4.5%,超出專家預測。
(相關資料圖)
政策發力開局良好
據法新社報道,18日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一季度同比增長4.5%。中國3月份的零售數據——家庭消費的主要指標——同比增長10.6%,這是自2021年6月以來的最大反彈。此外,3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9%。
報道稱,18日的數據是2019年以來不受公共衛生限制措施影響的中國經濟的首張快照。
據埃菲社報道,2023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
報道稱,今年1月至3月,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4.5%,超過了專家預測的4%左右的增幅。此外,該數據與去年最后一個季度的數據相比有了明顯改善。去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2.9%,環比與三季度持平。
報道稱,今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長3.3%;第三產業增長5.4%。
報道還稱,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各項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靠前發力,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民經濟企穩回升,開局良好。”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民航局18日說,中國民航業3月份完成旅客運輸量4570.4萬人次,同比增長197.4%。
增長勢頭還將加快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8日報道,中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出口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勁增長以及零售消費和房地產價格的反彈推動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蘇。
報道稱,雖然1至3月的增長率仍達不到政府設定的5%的全年目標,但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增速將加快。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毫無疑問,經濟復蘇正在走上正軌,今年開局的勢頭比預想的要強勁。”經濟學家還認為,在低基數效應的推動下,二季度經濟增長勢頭將加快。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4月18日報道,在全球各國央行通過加息抑制通脹導致增長放緩之際,中國一季度經濟實現大幅增長。
報道稱,香港南豐三一公司董事總經理朱悅表示,中國經濟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在政府支持措施之下再次發力。她說:“我認為,第二季度增長可能超過5%的目標,而到第三季度,很多措施有望取得效果。”
她還說,最新數據打消了對中國能否實現2023年全年增長目標的懷疑,并可能導致國內生產總值預測向上修正。她說:“這些數字無疑比任何人此前預期的都要強勁得多,我認為這為今年開了一個好頭。”
據報道,荷蘭商業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說,她也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出臺支持措施,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和消費。她說:“我們預計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達到6%。”
回升基礎仍需鞏固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4月18日報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5%,是一年以來最快的增速。
然而報道也認為,從央行的角度來看,復蘇還沒有得到足夠保障。報道稱,人們猜測可能還會采取更多經濟支持措施。
報道說,中國央行14日表示,“國內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這與國家統計局18日的表述類似。央行稱,將“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城市指數集團高級市場分析師馬特·辛普森說:“中國一季度的數據不錯,這使其有望實現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它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亞洲的情緒……但稍顯冷淡的反應表明人們仍然擔心一季度數據是重新開放帶來的初始推動,其勢頭可能在第二或第三季度逐漸消退。”
報道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復蘇仍然不均衡,消費、服務和基礎設施開支活躍,但物價增長放緩和銀行儲蓄激增使人們對需求產生疑問。
報道稱,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在優化疫情防控后,生產端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需求端仍然無力。”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18日報道,中國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帶來了更強有力的消費開支和工廠生產,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出現一年以來最快的增速,這一跡象表明復蘇走上了軌道。
然而報道也稱,3月份的指標顯示出更復雜的圖景,投資增長很可能放緩,工業活動保持在相對抑制的狀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說,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國內需求不足制約明顯,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
報道認為,在復蘇問題上,最近的經濟指標表明增長前景仍不確定。信貸和出口3月份激增,而通脹保持疲弱,這一跡象顯示經濟運行中的國內需求不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