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資訊:看見、理解、接納、允許——幫孩子度過“難管的”青春期
2016年6月3日,濟南實驗初中初二年級的學生在家長、老師的陪同下,笑迎青春,度過了自己的“十四歲青春禮”。(資料圖片)視覺中國供圖
先來看兩個例子:
案例一:美麗活潑的女孩小蘭進入重點中學,開始了初中生活。但不久,小蘭的笑容漸漸少了,她感到無法交到好朋友,被孤立,學習壓力過大。于是,小蘭找各種理由不去學校。媽媽無奈之下只得幫女兒轉到普通中學,但一個學年不到,孩子又不肯去上學了。這次的理由是教學進度太慢、秩序混亂、無法融入,沒有朋友等等。同時,小蘭連以前常去的校外培訓班也堅決不去了,覺得那里的補課毫無意義。
(相關資料圖)
接下來,小蘭的行為越來越怪異。如果媽媽在家,她就會睡到下午都不肯起床;而媽媽不在家時,她反倒能自己練鋼琴、練舞蹈,有時還看看英文電影。
面對小蘭的這種表現,母親采用勸導、溝通、打罵、恐嚇等各種方式都無果后,屢次崩潰。她擔心面臨中考的女兒會無法上更好的高中,害怕孩子以后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會因此耽誤一生的幸福。
深感無能為力的母親在擔心孩子的同時,還要面對單位的工作壓力,這讓她陷入深深的焦慮,最終甚至和孩子一樣躺平不想起床,以這種方式拒絕面對現實。
案例二:多才多藝的男孩小軍不僅畫得一手好畫,還在國標舞方面很有造詣。初中時他隨父母去國外定居,進入新環(huán)境后很快交到朋友,并在舞臺上獲獎。但是,在開始為升入大學作準備的時候,他除了心愛的國標舞外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致。每天兩個多小時高強度的訓練后,小軍拖著疲憊疼痛的身體還要做作業(yè),面對升學的壓力,他感覺難以承受。
小軍開始拼命刷手機來逃避現實,轉移注意力。偶爾和父母互動時,一個小沖突或不如意就會導致他激烈的情緒反應或長時間的痛哭。
父母對此完全束手無策,根本不能理解孩子到底怎么了,為什么如此痛苦。在面對孩子一次次無法自控的情緒爆發(fā)后,他們非常擔心小軍會采取極端行為來傷害自己。
上述兩個孩子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最終都被診斷為抑郁癥,需要借助藥物及專業(yè)的心理咨詢進行治療。
與此同時,孩子的病情也成為家庭新的擔心與焦慮。比如藥物副作用、長期預后效果等等。
總會有些壞消息刺激著我們的神經:一個陽光溫暖的男孩笑著從樓頂躍下,一個靈氣十足的女孩不能走出家門,一個活潑外向的孩子再也不愿展露自己的才華……我們的心會為此顫抖。
青春期抑郁癥是現代精神科醫(yī)生、心理工作從業(yè)者主要面對的工作內容之一。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不斷增加的激素分泌、逐漸成熟的身體帶來的生理不適、茁壯成長的自主意識與被父母仍視為孩子而施加干預之間的心理不適,讓處于其中的個體面臨很多的困惑、煩惱和不知所措。
而這些困擾卻往往不能被父母、親人感同身受。大人們用自己的常識、閱歷、人脈為兒女搭建著捷徑,幫助孩子躲避著自己摔過的跟頭和吃過的虧,卻換來孩子的抑郁癥或是擺爛,這讓父母,尤其是認為這些條件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父母不解、茫然、委屈、憤怒又無計可施。
事實上,在青春期易患抑郁癥的往往是些靈性十足的孩子。他們會有以下特性:
他們更加敏銳與細膩。在步入青春期的進程中,他們會更早地將注意力從外界轉向內在,身體哪怕一點點的變化都能夠被捕捉到。他們帶著好奇、害怕和小小的羞澀觀察著自己的身體慢慢成熟;情感細膩的他們能夠洞察到莫名的感受,而且這些感受會逐漸多起來,并越來越影響他們的情緒、左右他們的行為,他們會因此懊惱、自責,卻好像并不能掌控它們。這時的他們,其實很期待父母、老師等過來人能窺見這些變化,給予支持、安撫或者簡單的指引。
他們會有更強烈的做自己的愿望。日漸長大的他們,會不斷意識到專屬于自己的、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外形、性格、思想、天賦甚至不足。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最怕沒有辨識度地淹沒于眾人之中,又常常會覺得被孤立于人群之外。同時,他們是極其敏感的,敏感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判與態(tài)度,敏感于對方每一句話的真實與虛偽。于是,當這個獨特的自己不被欣賞或接受,而屢次被要求去與他人“趨同”時,或者因為這些獨特而經常被批評、被指責時,尤其提出要求或批評的又是他們信任、依賴的人時,他們往往會失去在群體中學習、生活的興趣,甚至失去積極行動的力量。
他們會更加善良和思慮周全。青春期是每一個獨立個體從被當作孩子照管的慣性中突圍而出的過程,這完全不亞于破繭成蝶的艱險。而這些孩子,當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需要、喜愛時,卻沒有辦法像一般孩子似的義無反顧地去爭取。他們腦子里會有兩種聲音在不斷爭吵,一邊是“我想”“我要”“我應該”;一邊是“父母/師長希望我”“他們多不容易”“他們擔心我”善良的孩子們既想滿足逐漸茁壯的個人需求,又擔心自己尊重的長輩失望,于是會努力想出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去順從長輩的意愿,同時也會在越來越多的內心爭吵中打破長輩的意愿。如果這樣的對抗不能被及時發(fā)現并加以糾正,他們就會背負著自我指責、自我懷疑陷入無法得到緩解的焦慮、緊張、恐懼之中。
當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之后,上述特性會支持這些孩子成為出色的藝術家、教育家、心理工作者,或成為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引領者、佼佼者,或成為組織中的主干、風險管理專家,或成為兢兢業(yè)業(yè)的服務者……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支持孩子完成這個階段的成長呢?
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看見、理解、接納、允許。看見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專屬特性;理解這些特性給他們帶來的困境;接納他們在困境中表現出來的掙扎和不受控的行為;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樣子,允許他們可以和父母完全不同。
“如他所是,非我所想。”這便是緩解自身及孩子焦慮的妙藥良方。
標簽: 幫助孩子
- 01 頭條焦點:上半年全國網絡零售市場企穩(wěn)回升
- 02 短訊!青年學者小有名氣時切不可自滿
- 03 世界觀察:激發(fā)雙創(chuàng)活力 放飛創(chuàng)業(yè)夢想
- 04 天天觀察:集安組織副秘書長:集安組織沒有對烏克蘭采取行動的計劃
- 05 【全球播資訊】河北200多名學生上了一個“假高中”?
- 06 快播:航行警告!渤海海峽黃海北部執(zhí)行軍事任務
- 07 天天訊息:強降雨致遼寧35處公路中斷 已處置險情296處
- 08 今日精選:全國網信系統(tǒng)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
- 09 全球看點:我國最北高鐵建設迎重要節(jié)點 哈伊高鐵鐵伊段進入架梁施工階段
- 010 全球今頭條!網傳吉林廳官之子炫父,長春警方:涉事人與韓某某無親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