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不息 廣州消費實力引領全國商業發展潮流
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唐宋第一大港到清代“十三行”,再到60余載廣交會,廣州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得“千年商都”美譽,雖歷經歲月變遷仍活力不減,商圈經濟、夜間經濟等新興消費熱點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繼京滬之后“雙萬億”第三城。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廣州這座具有強大商業基因的城市再度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在入選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周年之際,廣州蹄疾步穩、成效初顯,憑借強大的消費實力不斷引領全國商業發展潮流。
依托工業遺產,融合嶺南文化、現代藝術及國際潮流,珠江太古商業項目建設在即;集展覽、休閑、教育于一體,預計每年逾250萬人參觀,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主體結構將于2023年竣工;身處日均客流量約150萬人次的天河路商圈,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不斷創造藝術與商業融合的“創意之旅”……
珠江水長流,依托“千年商都”不息的創新,一批優質商業新載體、大項目在珠江兩岸星羅棋布。
一年來,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已成為全國多地提振市場信心、激發消費活力的重要抓手。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廣州消費繁榮,動力澎湃。
據廣州市商務局統計,2022年上半年,全市高端商貿業新洽談項目166個;簽約項目44個,協議投資總額252.12億元;注冊項目59個,協議投資總額75.87億元,預計年營收276.7億元。
新項目紛至沓來,無疑是對廣州消費市場的青睞。
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廣州的商業活躍度。廣州商業形態豐富,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文、商、旅、體、醫、美深度融合,城市消費能級顯著提升,以創新驅動撬動著更多的潛在性、多元化消費需求。
如今,傳統消費載體也在被不斷賦能,戴VR眼鏡“穿梭”非遺街區,百年老街北京路再次“上新”。“以‘一區多點雙循環’為活化路徑,我們通過巡回展演,串起街區騎樓群和周邊歷史文化旅游景點。”廣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打造集非遺展示、數字體驗、互動打卡、文創消費等內容于一體的非遺綜合體驗空間,北京路已建設成集賞、游、購、娛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非遺交流中心。
不僅線下,線上消費也成效顯著。今年上半年,廣州市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8%。中國市場學會等此前發布的《直播電商區域發展指數研究報告》顯示,廣州有九個市轄區進入全國直播電商百強地區榜,排名全國第一。
以直播電商為切入口,廣州市近年來持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電子商務發展能級不斷提升,“直播電商之都”已成為廣州新的城市名片。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表示,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廣州等首批開展培育建設的城市,從民生保障到商業模式的升級探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本地及周邊區域的消費活力,推動區域消費聯動發展,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
游船露營、車尾箱集市、電音秀、光影秀、國潮非遺體驗……2022年“Young城Yeah市”廣州夜間消費節于7月拉開帷幕,廣州組織超60個重點商圈、商業綜合體、商貿企業策劃了500余場夜間消費活動。牽頭單位廣州市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舉辦2022年廣州市夜間消費節,就是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大聯合、大促銷、大格局的夜間消費新模式,催熱城市商業氛圍。
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這輛“馬車”的經濟動能,需要拿出一系列有力舉措。
——出臺各類惠民利企政策,進行各類促銷折扣及特色展覽體驗等活動。截至7月27日,廣州今年已發放五輪共253萬張消費券,吸引561萬人次消費者、6930家企業門店參與,直接帶動消費32.92億元。
——積極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質化的消費內容,構建“消費+時尚定制”“消費+美妝日化”“消費+文旅體娛”“消費+美食”“消費+汽車”等五大“消費+”體系,出臺《打造時尚之都三年行動方案》《廣州市促進住宿餐飲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廣州市“美食之都”發展規劃》等文件。
——把握優勢產業與消費市場融合的發力點,全面落實相關政策。日前,圍繞商務部舉辦的2022年“中華美食薈”活動,廣州發揮“金融助力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產業聯盟”作用,開展全城餐飲促銷。
行動的背后,是謀劃清晰的藍圖指引。
2021年11月,《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出臺,從實施“尚品”“提質”“強能”“通達”“美譽”五大工程和構建“共建共享體系”“政策制度體系”等七個方面明確未來五年的建設路徑。2022年4月,《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發布,為11區“量身定制”發展方向,構建“5+2+4+N”總體商圈布局體系。
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領導架構體系下,培育建設工作合力正在形成。疊加搭建“1+11”工作方案和“3+11+N”專項規劃體系,戰略、規劃、落實三個層面全線打通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實現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
“從實施方案的提綱挈領到戰略研究的支撐,再到空間規劃的落地深化。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備,整個體系的構建和落實是具有系性、強操作性的。”戴德梁行中國區商業地產部董事總經理甄仕奇說。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有著厚的歷史傳承。
2000多年前,廣州的商業便開始萌芽。在2000余年的商業發展積淀中,廣州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41個工業大類的35個,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網絡聯通,聚集了超過18萬商戶、100萬從業人員,每年交易額超萬億元。
如今,廣州又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協同、創新資源集聚、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際貿易通道、消費潛力釋放等時代東風,在開放發展中加快建設一個數智化、時尚化、現代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以南沙為例,廣州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提高。據廣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南沙港外貿班輪航線凈增13條,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6.5%。在“海陸空鐵”立體通關物流網絡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要素高速流動,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保障了國際旅客和商品的通達與集聚水平。
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大灣區構建共建共享體系是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務,接下來將實施“五大行動”,其中包括灣區高質量發展行動,啟動“輻射灣區、買賣全球”消費核心引擎。具體為加強粵港澳互聯互通,共建灣區消費供給市場,以《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出臺為契機,進一步落實與港澳規則銜接,推進穗港澳區域合作縱深發展,將南沙打造成集聚優品的全球貿易樞紐、服務灣區的國際消費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