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平日里亂堆垃圾、雜物的地方,經過整理之后,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徑。6月9日,記者走進封丘縣應舉鎮一些村莊看到,綠油油的金銀花長勢喜人,鋪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畫卷。“以前,我們村這幾片邊角荒地,稍不注意就被村民堆草垛、倒垃圾,每次環境整治都是讓人頭疼的事兒。現在,這里都種上了金銀花,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還增加了群眾收入。”應舉鎮閆郭莊村黨支部書記董永勝說:“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不僅可以利用閑置廢棄地美化人居環境,還可以帶動群眾致富,助力鄉村中醫藥事業發展,一舉多得。”應舉鎮呂井村村民張小鳳家房后空地原來閑置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來,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她平整了空地,購買了200多棵金銀花苗,現在已經到了收獲期,一次能采摘金銀花5公斤左右,有專人來收購,達到了既美化環境又增加收入的目的。“我對庭院經濟百分百支持。”張小鳳說。自“一宅變四園”工作開展以來,應舉鎮立足鎮域實際情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全民參與、成果共享”發展模式,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對轄區的荒廢宅院、邊角荒地等進行集中清理,積極動員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宅院等閑置土地種植金銀花、紅花、蔬菜等,把閑置的“方寸之地”變成了增收“致富園”,實現“錢景+美景”“產業+生態”雙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眼下,街上長勢喜人的金銀花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做村莊環境的守護者。”應舉鎮馬房村潘姓村民說。做活“邊角經濟”,培育文明鄉風,一個邊角折射出了鄉村文明建設的成果。應舉鎮統籌規劃,干群聯動,變廢為寶,使“庭院經濟”建設成為激發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實事工程,為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子。應舉鎮不滿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績,將不斷探索新路徑,讓每一塊“邊角地”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群眾增收的“金口袋”,讓每一方庭院成為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的“小引擎”,為鄉村振興增亮添彩。
新鄉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書武編輯 王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