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賽馬南下與全民體育的勃興 全球今熱點
【新聞隨筆】
作者:胡印斌(媒體評論員)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畔,迎來了駿馬嘶鳴,那叩擊大地的激蕩馬蹄,為柔美的江南景色平添了幾許豪壯之氣。
【資料圖】
這當然不是錯覺。據新華社報道,在杭州即將舉辦亞運會的背景下,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浙江桐廬歷時近兩年,在綠水青山間建起一座高標準、設施全的亞運會馬術項目場館——桐廬馬術中心。從之前沒有馬,到可以舉辦國際馬術賽事,進而延展為賽后利用,桐廬走出了一條“無中生有”的賽馬南下之路。
可不要以為這只是一件花錢就能辦好的事。與其他體育項目不同,賽馬運動關涉到馬的狀態、人與馬的默契、馬對環境的適應等等。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傳統賽馬活動多分布在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像甘南瑪曲縣、貴州三都縣、內蒙古科右中旗等地都有著“中國賽馬之鄉”的美譽,這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地方氣候涼爽、有廣袤的草場,驟然由北而南,“移栽”到風情日暖的江南,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事實上,桐廬為了辦好這個馬術中心,確實也用心良苦。好在如今科技發達,完全能夠為矯健的馬兒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據披露,桐廬的馬術中心借助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BIM)、虛擬現實技術等構建起智能化綜合管理體系,可以實時監控馬匹健康和防疫情況,馬匹在場館內的全過程資料都有據可查,實現了馬匹的數字化管理。
數字賦能、科技助力,“賽馬下江南”的過程當然會格外順暢。而借助亞運會的影響、滲透能力,人們也會通過觀賞比賽進而喜歡上馬術這項運動,這樣,大眾的廣泛參與反過來又會推動馬術運動的普及,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能夠真正讓這項運動在江南扎下根來。
中國馬術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馬術俱樂部數量已從2017年的1000家發展到3000多家,現代馬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現代賽馬早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不再由北方“專美”,而成為大眾共享的一種群眾性體育運動了。
這也讓人想起冰雪運動“南下”的故事。因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拉動,也因為國家冰雪運動“北冰南展西擴東進”發展戰略的推進,這些年來,以往只能在北方才能見到的冰天雪地,在南方也成了可能,冰雪運動的熱度和參與度在南方不斷提升。《中國冰雪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3)》顯示,南方各省份的冰雪旅游及休閑娛樂產業快速發展,南方多個城市冰雪旅游的客源和消費力躋身全國前列。
說到底,原本主要在北方的運動項目,物理移動到南方,背后是全民體育的勃興。一方面,現代社會中競技體育與全民體育的融通,使二者邊界越來越模糊,互動越來越頻密,參與人群越來越廣泛,地域、身體的制約越來越淡化等等。另一方面,全民參與也在大眾層面激發了更具體、也更有韌性的體育活力。此前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過37.2%,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
此外,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各種運動項目的大眾化轉變提供了產業支撐。馬術館也好,滑冰館、雪場也罷,有了這些基礎設施的普及,才有可能讓這些體育項目無遠弗屆。據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是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這無疑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客從長安來,驅馬邯鄲道。”從北方一路南下,看見江南好風景,也看見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的共融共生。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3日?02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