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展 我記錄!高“烤”下的經濟普查員
「·8月7日上午9時」
「·地面溫度4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瑞衡和同事們一起
來到吳家山街開屏里社區
對“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普查小區劃分及建筑物標繪情況
進行現場核查
自6月全面啟動東西湖區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以來,像陳瑞衡這樣的經濟普查員就一直忙碌著。
走進東興小區,陳瑞衡召集大家分配核查任務,講清工作重點。普查區域劃分及繪圖是經濟普查中單位清查和普查登記的兩項基礎性工作,有助于摸清地域分布。
陳瑞衡(左一)對著電腦、圖紙現場核查
一臺電腦、一張圖紙,普查員用腳步“丈量”數據。“前期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已經對建筑物信息進行標繪,錄入國家標繪系統,今天就是檢查網上、表上和實際是否能一一對應。”陳瑞衡介紹,按照劃分社區、網格的原則,將東西湖整個轄區劃分成若干個普查小區,每個普查小區就像一塊塊“拼圖”,標識清楚,劃分好邊界,共同組成了東西湖區普查數據。
圖紙上建筑物標繪情況
此次經濟普查的對象主要是轄區內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大到一個商場,小到一個攤位,都要進行登記。陳瑞衡表示,可能存在經營活動的建筑物都要標繪,就像是為每個單位找個“家”安置,確保所有普查對象不重不漏。
“附近有個菜場,情況比較復雜,急需現場確認。”上午10點30分,陳瑞衡剛忙完居民樓的核查,又來到了靈秀小區附近的菜場。
陳瑞衡(左)與同事核查現場情況
開放式的菜場攤位眾多,人流量大,給核查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陳瑞衡一家家上門查看,核對可能有經營業態的建筑物是否遺漏、建筑物信息是否完整、普查小區劃分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對于一些“隱藏”的市場主體,比如寫字樓里沒有門面的個體戶,普查人員需要“掃樓”,確保普查對象盡在“掌握”中。
陳瑞衡今年30歲,參加過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一早上忙完回來,已是滿頭大汗,頭發衣服幾乎全濕透了。
在7月最熱的20天里,東西湖區各級普查機構、普查人員共完成140個普查區、456個普查小區的劃分,繪制11248個建筑物,各項工作均按照經濟普查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
# 知識鏈接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五經普”)是我國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對全國經濟發展成果的一次全面盤點。開展好“五經普”,對于摸清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家底”,全面了解新時期經濟運行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新特征,深化統計現代化改革,更加有效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報道支持 - 區統計局
文 - 蔡倩
圖 - 張潔
通訊員 - 嚴昕
責編 - 劉潔舲 徐佳寶
編審 - 王興華
從進廠開始,步步精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