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視訊!【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老社區新圖景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 王洋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薛斌
略顯老舊的樓宇、窗外懸掛著的衣服微微飄動、干凈整潔的小區道路、整齊停放的汽車……一個初冬的午后,記者走進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光明社區,入目就是這樣一派生活圖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一個“明星社區”,三天兩頭有參觀考察學習的團隊來。一個老小區,為什么有這樣大的魅力呢?基層黨支部建設搞得好,“社區服務做得恰噶(南昌方言,即很好、真棒)”,居民們都這樣說。
“我們的趣緣型社團黨支部建設新模式,讓人心更暖、社區更美、城市更好、黨旗更紅,但是以前情況不是這樣的?!惫饷魃鐓^黨委書記劉云娟向我們介紹。
這是一個老齡化特點明顯的社區,原來是南昌發電廠的家屬區,2007年改制為東湖區彭家橋街道光明社區。當時社區有十來個社團組織、320多名黨員,但是黨建體系不完善,尤其是離退休黨員有滿腔服務熱情,卻少有用武之地。
后來,社區探索建立趣緣型社團黨支部,把支部建立在合唱團、舞蹈隊、志愿者聯合會等活動社團上,一下子,組織生活和社區生活融合起來了。社團的黨員們亮出身份,發揮特長,成為社區生活的“紅色引擎”。書法、剪紙、手工、唱歌、跳舞、朗誦、二胡、籃球、門球等,在各個團隊的組織下,社區生活豐富多彩。
“張大爺,忙吶?”劉云娟打招呼,一輛三輪車從我們身邊駛過,一位精神矍鑠的大爺坐在車上笑著向我們揮手。
這位大爺叫張則林,已經80多歲了,原來是電廠的鉗工,是名老黨員,退休后多年如一日為街坊鄰居免費修水管、換門鎖……在他的影響下,現在社區有5人主動要求和他一起做義務維修,“張則林愛心幫忙團”就此成立,成為小區志愿者中的品牌團隊。
這個有59棟居民樓、總人口4191人的社區,有志愿者千余人,組建有16支志愿服務團隊。李恒敏書法工作室教孩子們寫字,“樂享童年”玩具接力坊和“童心圓夢”社區少年宮照顧孩子們……一老一小是社區志愿服務的重點對象,社區開了三歲以下托育班和幸福食堂。幸福食堂只請了一位廚師阿姨,其他工作都由志愿者承擔。許多老人在這里吃飯,還把食堂推薦給其他社區的朋友。
“我們還吸收了駐區機關、企業、高校等社會各界的志愿者,形成三環式的黨建工作模式。內環是社區黨委自身建設;中環是駐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解決問題面對面,社區共建手拉手;外環是在志愿者聯合會的基礎上,推動黨建工作由社區內向外輻射?!眲⒃凭暾f。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播音專業學生王翔泰正在小區里?!霸谶@里做志愿者一年多了,基本上每周都會來一次?!蓖跸杼┱f,自己教孩子們音樂、演講,教老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拍照、錄視頻,也會幫社區制作一些音視頻的材料。
一路慢慢走,打乒乓球的、打門球的、打牌的、聊天的,人們看到記者都樂呵呵地分享他們對社區生活的感受:“恰噶”。劉云娟接著各種來電,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老年活動中心擴建的安排、今天少年宮的老師來不來、明天是不是有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
“我是電廠老員工,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住在光明社區?!惫饷魃鐓^門球隊黨支部書記黃建權說,“過去社區地面凹凸不平,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F在線路走地下,改造為花園式小區,樹木成林,春有桃花,秋有桂花,處處鳥語花香,有活動的地方、休息的地方,有老人食堂,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去幸福食堂吃一口熱乎乎的飯,和街坊拉拉家常,生活很幸福。”
“在這里生活,真的是安心、舒心、順心。”光明社區原黨委書記雷紅蕓說。退休后她繼續發揮余熱,成為社區一個支部的書記。
“您曬什么呢?好香啊。”樓下閑聊的人問。
“我做了些香腸,晚上來我家吃飯。”雷紅蕓爽快地說,大家哈哈大笑。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29日?01版)
標簽:
- 01 什么樣的摩托車才能上高速公路?什么樣的摩托車可以上高速?
- 02 摩托車駕照報名需要帶什么?摩托車駕照報考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 03 摩托車怎么過戶給自己?摩托車怎么過戶?摩托車如何過戶?
- 04 摩托車檢驗怎么辦理?摩托車檢驗在哪里辦?摩托車檢驗在哪里辦理呢?
- 05 摩托車上牌費用多少錢?摩托車上牌全部下來要多少錢?
- 06 摩托車長期不騎電瓶怎么辦?摩托車長時間不騎電瓶虧電了怎么辦?
- 07 摩托車怎樣剎車不側滑?摩托車怎么樣防止急剎側滑?
- 08 建隆牌摩托車質量怎么樣?建隆摩托車質量好不好?
- 09 摩托車闖禁區怎么罰?摩托車闖禁行怎么扣分?摩托車闖禁區會不會扣分?
- 010 無牌摩托車被偷了報警有用嗎?摩托車沒有牌照被偷了可以報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