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世界看點:農歷三月三,華服出圈

2023-04-27 07:07:59來源:中國青年報

4月22日,適逢農歷三月初三“上巳節”。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團北京市委等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華服日”活動,在北京主會場和山東、江蘇、湖南等三地分會場舉辦,吸引上萬名青年華服愛好者體驗游覽。

在濟南大明湖畔,山東分會場以“海岱華裳”為主題,融合齊魯名士、禮儀、非遺、手造等內容,通過燈光走秀、國風快閃等形式盡顯山東文化底蘊。在揚州瘦西湖旁,江蘇分會場喊出“我在揚州遇見最美中國”,邀請百余名青年著華服盛裝,在標志性地點打卡、走秀、交流體驗。湖南分會場將古代市場的開市場景在長沙銅官窯古鎮原汁原味地重現,在酒樓攬客、小販吆喝聲中,街頭的6米翼展火鳳凰和打鐵花空中飛舞,盡顯非遺表演魅力。

而步入“中國華服日”主會場,這一天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如同大型穿越現場。在通往藻園的路上,一群仿佛從畫里走出來的年輕人,言笑晏晏。有人環佩叮當、羅衣飄飄,有人寬袍大袖,盡顯豪邁灑脫。國風妝造、街景還原,這里沉浸式復刻了華夏霓裳的萬千氣象。


(資料圖片)

傳統服飾愛好者迎來節日

北京主會場現場設置了“國風市集”“互動體驗”“文化展演”和“文化講堂”等展示區域。在“國風集市”上,多所高校和近30家商家現場展示非遺文化、華服及飾品,給游客帶來直觀的傳統文化體驗。在“互動體驗”區,年輕人體驗和學習蹴鞠、投壺、棋藝、采選、品茶、糖畫等傳統技能,還有高手現場行“飛花令”,猜謎對詩,切磋琢磨。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大三學生徐博睿第一次參加規模如此盛大的華服活動,這天他身著一身暗黑色的飛魚服,在互動體驗區下了圍棋、品了茶飲,還嘗試了蹴鞠。在他看來,活動對準了年輕人的口味,“能讓我們去理解服飾背后的傳統文化內涵”。

而在百米外的草地上,首都師范大學世界史專業的學生方茜正耐心候場,她是參與現場昆曲展演的同學之一。本屆“中國華服日”,昆曲選段、民樂合奏、童聲合唱、中華民族服飾秀……20余個高校傳統文化社團、兒童社團和青年歌手等各展其能,共同帶來精彩紛呈的演出。

“這次帶來兩個節目,一個是經典的《牡丹亭》,另一個是《鐵冠圖·刺虎》。《牡丹亭》的整體色調較為淡雅,《刺骨》則更為明艷華貴。”談及身上所穿的傳統服飾,方茜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衣服,我們特意設計為櫻花粉色。”方茜解釋,一方面為搭配詞本中春天賞花的劇情;另一方面也為展現文人所崇尚的意境之美。而與杜麗娘服飾的素凈相反,小丫鬟春香的衣服則被設計為大紅色,表現了她活潑天真的性格。在表演中,兩人將相對而立,一紅一粉,一動一靜,用服飾特點鏡像呈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將“美好生活”穿在身上

“小時候常常會披著床單,模仿電視劇里人物的古裝扮相。”方茜說,這也是她對中國傳統服飾最初的認識。方茜坦言,最開始喜歡傳統服飾,只是因為服裝的精美與華麗。當時,方茜還在上高一,不知怎的,班里突然興起了“漢服風”,她被同學買來的精美服飾所吸引。

近幾年,方茜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服飾越來越被年輕人喜愛與接納。尤其在學校,今年春天,朋友圈中發傳統服飾照打卡的同學越來越多。一些學生的家長,也從抵制孩子穿傳統服飾上街,轉變為鼓勵孩子勇于嘗試,甚至有父母也愿意自己穿著傳統服飾去拍照。

方茜將這種文化認同融入日常生活,她常穿著改良后的傳統服飾去上課。這種經過改良創新的衣服,輕盈、優美,“看起來就是一件普通的上衣或外套,適合日常穿搭。有的保留了直領衫的領型和衣擺的開衩,有的則設計為馬面裙的樣式,可以傳統,也可以很潮”。

90后女孩饒逸風玲也認為,將國風服飾穿在身上,是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定義。“我經常在網上寫一些普及傳統服飾文化的文章。這并不是刻板地將文化與服飾聯系起來,而是希望服飾提供一種可能性與導引。”饒逸風玲說,只有先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才能讓他們更愿意主動了解傳統服飾承載的文化。

最近,饒逸風玲從工作了7年、年薪漲到幾十萬的公司辭職,成為全職傳統服飾創業者。談及作這個決定的原因時,饒逸風玲笑稱這完全是“無心插柳之舉”。

饒逸風玲本科和研究生學習的都是服裝設計專業,即便如此,一開始,她也只是把設計傳統服飾作為一種興趣。她將自己設計的衣服在社交平臺分享,沒想到竟意外收獲一批粉絲。于是在工作之余,她便將品牌“有一搭沒一搭”地做了起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國風服飾,但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新聞。“有部分群體一味追求還原,對新改良的服飾‘圍追堵截’。”饒逸風玲說,這讓年輕人喜歡傳統服飾,又望而卻步。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辛曉娟也注意到這類現象:“我們應給‘新中式’概念一些時間,逐漸打造符合時代特征的時尚華服。傳統服飾的美,并不是一時的潮流,它經過時間的檢驗,是符合民族審美與心態的。”

行走的傳統文化教科書

傳統服飾在年輕人中的流行,不僅僅是一種穿搭潮流,背后還蘊含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本屆“中國華服日”的“文化講堂”內,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資深華服愛好者現場進行分享,帶領青少年重溫國學經典著作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講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傳播傳統文化知識。

上大學以后,方茜更關注的是服飾背后的審美變化與精神內核。周末,她常去博物館、展覽館參觀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展覽。在方茜看來,作為一個中國人,學好本民族歷史文化至關重要,“正所謂,禮儀始于‘正衣冠’,服飾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禮’的表現”。

“服裝應成為一部‘行走的’傳統文化教科書,引導青少年去了解中國歷史,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辛曉娟說,傳統服飾不能束之高閣,而應體現在我們身上,穿戴傳統服飾,便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方式。

比如,年輕人穿上之后,便可能去想,我穿的如此美好的服裝,是怎樣制成的?仙禽、瑞獸、百草千花各是什么寓意?除了寓意外,這些紋飾是怎樣繡上去的?這種錦緞用什么樣的非遺工藝才能制成?辛曉娟說:“當有初步了解后,年輕人便會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配得上這身服飾。”

“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辛曉娟認為,這些服飾往往還與歷史故事、傳統詩詞相關聯,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縮影。比如,袒胸大袖衫搭配拖地長裙,代表了盛唐的開明奔放;窄袖褙子加長裙褙子,讓我們想到宋代的典雅含蓄,“我們穿在身上的,不僅是衣服,還是一段民族記憶”。

服飾衣冠本就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孔穎達曾在《春秋左傳正義》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就解釋了我們常說的華夏——莊重威嚴的禮儀被稱為“夏”,美好絢爛的服飾,是為“華”。辛曉娟說,一個人人都衣著得體、舉止從容的時代,將是國家富強,文明鼎盛的時代。

標簽:

上一篇:“免費看”熱播劇?小心被套路!警方搗毀制售假冒機頂盒犯罪窩點 世界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9久9久女女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www.久久精品|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97视频热人人精品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96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