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新疆發現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淡水節肢動物
【資料圖】
中新網南京4月21日電 (記者 楊顏慈)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1日消息,該所聯合中外科研人員對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志留紀晚期地層中展開研究,發現一種新的淡水節肢動物——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
研究認為,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可代表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淡水節肢動物,也是在勞俄大陸之外最古老的陸生/淡水節肢動物實體化石記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古生物學專業期刊《古生物學論文集》(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
科研人員介紹,動物登陸是生命演化過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節肢動物作為后生動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紀之前都是生活在海洋環境或者海陸過渡環境。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陸生植物研究團隊研究員徐洪河、王懌,研究生劉炳材,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縱瑞文、研究生尹家一、馬娟,以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Gregory D. Edgecombe,報道了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志留紀晚期地層中的一種新的淡水節肢動物,并對早期陸生/淡水節肢動物的古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演化提出了新認識。
此次研究的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化石發現于新疆北部和布克賽爾縣附近的賽爾山一套被稱為“謝米斯臺組”的地層中。這套地層主要由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組成,長期被認為是“啞地層”。
2020年10月,研究人員在“謝米斯臺組”地層中尋找植物化石,意外發現該化石材料。后經詳細的形態學研究,并以其體節上特有的一對側刺以及一根修長的尾刺,將其命名為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
通過對圍巖的巖性特征與古鹽度分析,以及伴生生物僅有植物大化石和孢子化石,研究人員認為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可能生活在山區河流或湖泊環境中。
賽爾瑪爾迪布拉克蟲在新疆的發現,將志留紀晚期陸生/淡水節肢動物的古地理分布范圍從勞俄大陸擴展到了北半球古亞洲洋中的島弧帶上,表明在志留紀晚期,節肢動物可能已經開始廣泛脫離海洋遷移到陸地或河流湖泊環境中生活。
標簽:
- 01 天天精選!民聲丨要從社會治理的視角看待城市摩托車管理
- 02 天天關注:這才是真正的豪華:2023上海車展賓利展臺見聞
- 03 看點: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征文活動在滬舉辦
- 04 2023上海車展|張勁華:日產發力超混電驅路線 在安全/操控上提供智能化加分項
- 05 T3出行:頸椎病成網約車司機首位職業病,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
- 06 每日速遞:中教控股(00839.HK):4月21日南向資金增持6.9萬股
- 07 截至3月底,河北謀劃建設城市更新項目千余個
- 08 全球熱消息:我的花開了
- 09 顏值與實力雙領跑!華為折疊家族為你帶來不一樣的美學體驗
- 010 法雷奧不斷擴大在中國的布局 致力更智能環保的移動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