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玉米地里的“千萬產業”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3日電(記者陳聰、楊軒)“‘雙11’期間訂單多了不少,僅11月10日這天我們接到的訂單就有12000多單。”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寶興鄉永興村的鄉依食品加工廠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村工廠”。正值“雙11”促銷,加工廠生意“爆單”,加班加點生產,這成為該廠負責人劉紅光“幸福的煩惱”。
2017年9月,在鄉里和村里干部支持下,1981年出生的劉紅光投資300多萬元,借著村里鄉親種玉米的優勢,在村里建起廠子做玉米面條。起初,加工工藝沒掌握好,好幾次眼瞅著要黃了,可劉紅光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撐了過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這家村工廠年產值已達2000萬元,為村里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累計帶動十余戶村民脫貧增收。金黃的“鄉依面條”已經成為永興村的支柱產業。
來到鄉依食品加工廠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隨著機器吐出一袋袋金燦燦的玉米面條,工人們麻利地將面條封裝進箱。
5年前,劉紅光帶著一腔熱血返鄉創業。他在省里做過測繪員、開過飲食店,結合自己經營面食、西點的經驗,劉紅光選定了粗糧加工的方向。“當時就想結合粗糧的優勢和村里鄉親種的玉米原糧,做一款綠色、健康的玉米面條。”
開始加工的時候,劉紅光犯了難。玉米粉與小麥粉不同,壓制、烘干難度大,只要溫度、濕度稍有偏差,面條就會碎成細小的顆粒,根本無法做成掛面成品。
他一遍遍地試驗加工工藝,一點點嘗試著面條烘干最佳的溫度和濕度。
劉紅光回憶創業初期,他在試驗過程中“天天就在廠房里,有一次烘干時太累了就睡著了,醒來時,掛面已經碎成一地的渣”。看著成堆的廢面,劉紅光好幾次打過退堂鼓;但想到在廠里工作的鄉親,想到自己做綠色食品的理想,他一次次地打掃干凈烘干房,重新掛上新的面條。
2019年底,第一批按照劉紅光制定工藝生產的面條終于做成成品。隨著優質的“鄉依面條”逐步打出名氣,今年4月,產品通過嚴格篩選,被一家大型直播平臺相中,每周訂單較此前平均增加2萬多單。
寶興鄉鄉長鞠放說,今年四五月的時候,由于訂單太多加工不過來,縣里曾考慮讓劉紅光把廠子搬出村子。在廠子里上班的村民聽說后,害怕沒地方上班,有人難受得哭了。后來,劉紅光還是決定繼續在村里經營。他說自己“回村創業就是為了帶動村民,不能讓村民沒了活干”。
今年46歲的馮福敏是村里一位脫貧戶。她說,現在廠子效益好,家門口就可以掙錢,相比守在家里刨那幾畝地,每月收入能增加三四千元。
訂單不斷涌來,加工廠需要擴大產能。縣里積極幫助劉紅光聯系機器廠商,并提供165萬元鄉村振興資金支持廠房建設。接下來,劉紅光打算再上速食玉米面條、速食玉米粉兩條生產線。
鞠放說,挨著村里的玉米地,“鄉依面條”的產業紅火起來,大家日子好起來,相處得像一家人,劉紅光帶領鄉親們走出的這條致富路正從永興村出發,不斷延伸。
標簽: 鄉依面條
- 01 環球快播:{今日促銷款}豐田考斯特11座報價11座考斯特促銷
- 02 當前時訊:似是而非 中大型MPV市場還能容納多少新車?
- 03 【環球速看料】訂單超4萬臺,預計銷售額超20億元,長城汽車向新能源加速邁進!
- 04 特斯拉疑似又失控? 車速198km/h致2死3傷
- 05 上市一周年,賽那開創高端家用MPV全新格局
- 06 臨沂市河東區總工會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遍地開花”
- 07 每日頭條!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工程啟動調水
- 08 當前快播:濟南市長清區:千余名勞模先進活躍在基層一線
- 09 全球微頭條丨山東省昌邑市總工會實施普惠服務溫暖職工心田
- 010 天天速看: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3例